欢迎访问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中医药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中医药文化 > 科普教育

桑:我为本草倾所有

发布时间:2020/4/23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访问次数:

桑根白皮,又名桑白皮,为双子叶植物桑科桑树的根皮。其味甘、辛,性寒,归肺、脾经,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主治肺热喘咳、痰饮停肺、胀满喘急、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

桑是我国最早的经济植物,古人居处必有桑,桑梓即故乡。桑是诗经中多见的物种,《诗经·豳风·鸱鸮》曰:“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历代涉及桑根的诗文典故也很多,其中影响最大是成语“未雨绸缪”的典故。南宋朱熹的《诗经集传》言:“我及天未阴雨之时,而往取桑根以缠绵巢之隙穴,使之坚固,以备阴雨之患。”比喻善于经营谋划,防患于未然,也作“桑土之防”“桑土之谋”“桑土绸缪”。

此《桑根白皮图》,款识为“一年两度伐枝柯,万木从中苦最多。为国为民皆是汝,却叫桃李听笙歌。明解缙诗《桑》。”岂止于此,桑根剥皮(桑白皮),叶被炒炙(桑叶),枝被炮制(桑枝),果被晒蒸(桑葚),树中结节(桑瘿),柴烧为灰(桑霜),甚至寄生物(桑耳、桑寄生)皆可入药。可以说,桑为本草贡献了它拥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