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许多地方民间都有端午斗草(又叫斗百草或理百草)的习俗。《物原》载“始于汉武”;一说始于南北朝,依据是南朝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有“五月五日,四民并踢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的记载,此俗距今至少有1500年历史。
斗草因器具极其简单,参与性强,益于身心健康,渐次成为一种流行于民间、宫廷的游戏,尤以孩童为甚,唐朝以后记述增多。唐朝诗人白居易写有《观儿戏》诗:“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司空图《灯花》里“明朝斗草多应喜,剪得灯花自扫眉”的诗句,写的则是想象中赢得斗草游戏后的喜悦。史载,唐中宗时安乐公主在端午节斗百草,曾专门派人骑马去远处摘取。这些诗和记载,贯穿了整个唐朝,说明了唐朝斗草的流行性和普遍性。
宋代以后,斗草渐次成为女孩子们的一种健康游戏。北宋晏殊《破阵子·春景》:“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写的就是小女孩斗草赢了之后的故事。清初画家陈洪绶所绘《斗草图》,描绘的就是端午节时五位仕女围坐石下斗草的景象。
“斗草”分武斗和文斗。武斗比的是力气与技巧,比赛双方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将草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各自用劲拉扯,草先断者为输,后断者为赢。“武斗”需要一些巧劲,仅靠蛮力赢不了比赛。笔者小时候与小伙伴斗的多是生长在路边、田埂边的车前草,其柔韧性很强,很适合比赛。文斗比的是知识与素养,双方依次报草名,要求对仗工整,报的花草名称多、对仗水平高且坚持到最后者赢,这种比赛兼具竞技、知识、趣味,很受大户人家小姐们喜欢。
“斗草”游戏由采集草药衍生而来,源于端午采草药,自然与健康有关。南北朝时期,端午节前后人们到郊外采药、采艾草,插艾于门,置草于窗,以防毒疫。人们在采草药时,为打发时光,以草比赛,渐次演变为斗草游戏。
斗草并不局限于端午。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写的就是清明节时与邻家儿女们玩斗草游戏的景象。
斗草游戏,既休闲益智又健康养生,既增长见识又陶冶情操,值得传承和弘扬!
上一章:端午箬叶飘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