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近日,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发布2025年重庆市技术创新中心名单,由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牵头组建的“重庆市新型中药活性产物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获批,该中心主要开展中草药囊泡、中草药小RNA、药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物等新型中药活性产物的提取、制备工艺研究,生物活性评价、产品开发和产业化转化。重庆市技术创新中心是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设立的重要载体,重点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
2025-09-11
2025年9月3日,药用植物外囊泡/外泌体研究与应用联合实验室工作推进会在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顺利召开。会议由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杨勇主持,外囊泡团队首席科学家杨大坚研究员、执行主任石功名博士、副主任兼秘书长任风鸣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所杨晓洪博士及其他项目成员共同参加此次会议。药用植物外囊泡/外泌体研究与应用联合实验室工作推进会。市药植所蒲潇摄会上,石功名博士汇报
2025-09-03
8月8日至10日,分子生药学发展30周年研讨会暨第十三届分子生药学暑期研讨会在江苏苏州举办。会议聚焦中药道地性、中药生物技术、中药合成生物学、中医药数据科学、中药分子鉴定等中药前沿科技领域,致力于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吸引了来自全国30个省市、130余家单位的400余人参加。市药植所林麝团队竭航研究员受邀参会。▲竭航研究员在研讨会上作学术报告。市药植所竭航供图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竭航研究员受邀在“中
2025-08-13
2024年8月,“渝芝1号”通过重庆种业协会组织的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鉴定,成为重庆本土首个拥有“身份证”的中药材灵芝品种,为当地灵芝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该品种由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支持下培育而成。团队收集100余份灵芝种质资源,经野生驯化和系统选育,推出兼具高产、优质、抗逆优势的林下专用品种,并构建了完善的技术体系:创新林下露地栽培与网式种植模式,首次鉴定白头白果蝇、黑色
2025-08-13
2023-11-30
2023-11-30
2023-11-30
2023-11-30
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的“药用动物学重点学科”为重庆市卫健委中医药重点学科,主要依托我所药用动物研究中心,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4人,其中竭航为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赵贵军为第三批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另有硕士研究生6人,技术力量雄厚,团队人员年富力强。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林麝规范化养殖、泌香机理研究、疾病诊断与防治、水蛭的繁殖、规模化养殖、中华蜜蜂养殖中华蜜蜂规范化养殖、病害防治及蜂业产业化
2023-12-11
学科于2021年获重庆市卫健委立项,依托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为建设。团队成员32名,其中高级13名,博士4名,硕士22人,胡开治研究员/副所长为学科带头人,刘正宇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宋经元研究员等为学术带头人。主要方向为渝产特色中药材形态及显微鉴定、渝产特色中药材分子鉴定、渝产特色中药材质量优劣化学鉴别。计划重点开展不同基源黄精系统鉴定;水蛭及其伪品、金钱草及其习用品分子鉴定;不同种植区域前胡
2023-12-11
药用植物学重点学科于2012年8月获批建设,2018年12月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专家验收。研究方向包括:“药用植物分类及资源评价与保护研究、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人工驯化与繁殖生物学研究、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与优良品种选育研究、药用植物土壤与植物营养”。本学科现有科研人员53人,其中正高级9人,副高级13人,硕士及以上30余人。学科建设期间,博士硕士学位进修人员8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人。近年来承
2023-12-11
2020年3月,中药材生产技术转移服务中心(依托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建设)获批为2019年度重庆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中心下设办公室,专职工作管理人员12人,面向全市范围内提供集中药资源、栽培、土壤肥料、药化、动物、菌类药材等相关领域的公益服务。自获批建设以来,技术转移服务中心按照《重庆市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并持续优化工作机制,夯实服务平台和服务功能,对标转移机构绩效评价指标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