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单位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单位概况 > 大事记

1949年—1996年

发布时间:2023/10/8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访问次数:

1949年

12月中旬,三泉常山种植场由南川民政科临时接管,派王成志任常山种植场军代表,原场长刘式乔任临时负责人。

1950年

1月9日,重庆军管会正式接管三泉常山种植场,并交由西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水利处领导,场内事务由临时性的场务委员会负责,场名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常山种植试验场”。

1951年

4月1日,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将常山种植场交由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管理,场名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常山种植试验场”。

9月13日,举行场务委员会改选,刘式乔任主任委员,李群贤任副主任委员。

1953年

7月21日,成立常山种植场党支部,王润生任支部书记。

8月6日,常山种植场改由西南行政委员会地方工业局管理,场名更为“地方国营南川药物种植场”。刘式乔任场长,王润生任副场长,李群贤任科长。

8月,新建制药加工厂并开始生产,主要加工益母草稠膏等初级产品。

1954年

6月19日,西南行政委员会财委会决定,将地方国营南川药物种植场交由四川省工业厅化学工业局领导,单位名称更为“四川省国营南川药物种植场”。

1955年

开始进行天麻野生变为家种的试验研究。

1956年

12月9日,苏联药物栽培专家基里扬若夫,在教授娄三岑、陈静容陪同下来场视察。

本场试制出山胡椒油、柠檬油等十余种香油。

1957年

7月,国家卫生部和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地方国营南川药物种植场移交给西南中药研究所领导,场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西南中药研究所南川药物试验种植场”。

省卫生厅指示,将药物场罂粟、天麻、黄连等种植试验列入国家试验研究计划。

1958年

5日30日,经中共南川县委同意,将三泉高级社全部土地划归本场,将本场第三工作站划交南川县农场。

7月,因西南中药研究所领导关系发生变更,更名为四川中药研究所,南川药物场也更名为“四川中药研究所南川药物试验种植场”。

1959年

6月17日,因四川中药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中医中药研究所”,本场也因此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中医中药研究所南川药物试验种植场”。

1960年

7月,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委托药物场代办的全国药材生产技术干部训练班开学,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共170人参加了为期半年的培训。

1962年

7月,奉中共南川县委指示,将南川药物种植场所管辖的三泉高级社10个生产队,划出7个生产队归东胜公社领导,留3个生产队归药物场领导,专业种植药材。

9月,在槐坪建立养獐站,开展林麝的饲养和驯养研究。

1963年

6月3日,四川省卫生厅批复,本场党组织关系交由中共南川县委负责。

9月,本场隶属关系划归四川省中药所领导,改名为“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南川药物试验种植场”。

11月,本场开始了茸鹿的饲养和训养研究。

1965年

省卫生厅通知,将省中药研究所第三研究室与南川场合并,作为所的一个研究试验基地。

9月,受涪陵委托,为涪陵专区举办为期一年的供销社系统药材生产及收购技术干部训练班。

1967年

6月10日,本场三泉办公场所九幢面积为2352平方米的房屋,通过协议与南川县原七区区公所四幢面积2669. 6平方米的房屋作了交换。

药物场首创了“蜜环菌伴栽天麻”技术。天麻人工栽培获得成功。

1968年

11月8日,涪陵地区革命委员会批准药物场成立本场革命委员会,由代成明任主任。

11月27日—12月1日,在洋芋坪召开有28个相关医药单位,47名代表参加的全国性的天麻栽培现场会。

1970年

5月,田谨为同志出国支援越南,进行药材栽培研究工作。

1972年

5月25日,省卫生局委托涪陵地区卫生局和南川药物场在药物场举办两期中草药采、种、制学习班。

1974年

9月,经上级批准在药物场设置附属中专学校,开办了学制两年的中药材中专班,从南川、达县、忠县、涪陵等地知青中选拔了40名学生参加学习。

1975年

9月23日,省中药研究所中研所通知,分配中药所附校中药班毕业生10人到药物场安排工作。

1976年

10月15日,经协商将本场黄泥堡的耕地和房屋与南川农校在华尔寺土地和房屋进行了交换。

11月9日,省卫生厅分配在药物场附校毕业的40名学生中的 33名留本场工作。

1978年

3月,本场的“天麻野生变家种研究”科研成果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重大贡献奖。

1979年

6月7日,奉上级指示撤销“革命委员会”,场名更改为“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南川药物试验种植场”。

1980年

6月6日,世界联合国卫生组织率印度、缅甸、马来西亚、泰国、冰岛等十多个国家的卫生组织代表来场访问。

10月13日,日本胡屋正修、获朝树德来场访问。

1982年

文革后开始评聘专业技术职称,田谨为等12人首批获评为助理研究员技术职称。

3月2日,四川省卫生厅顾厅长,涪陵地区卫生局盖局长,南川县卫生局杨局长等领导来场检查指导工作。

6月10日,中共涪陵地委统战部长石德奎带领地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领导同志,前来药物场检查知识分子政策落实情况。

11月16日下午,日本(株)津村顺天堂友好访华团一行14人来场参观访问。

1983年

9月27日,本场田谨为同志应邀去日本进行访问。

1984年

7月22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在南川听取了场长刘先齐的工作汇报,对本场的发展作了重要指示。 

12月12日,投资50万元建设的所科研大楼正式破土动工。

1985年

2月,药研所划归四川省卫生厅领导,改名为“成都中医药研究院南川药物种植研究所”。

1986年

9月,科研大楼竣工后投入使用。

1987年

7月,成都中医药研究院更名为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药研所更名为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南川药物种植研究所。

7月18日,省职改领导小组同意:黄正方等六位同志为副研究员职务任职资格。此为重庆药研所首批获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

11月16日,四川省中医管理局批准重庆药研所加入联合国亚太地区药用芳香植物信息组织。

1988年

刘先齐主持的“山茱萸入丘栽培及提高产量的试验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这是药研所获得的第二个国家级奖励。

药研所编著的《四川中药材栽培技术》一书出版发行。

4月,药研所扩建成品药车间,扩大了生产,附属制药厂更名为“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南川制药厂”。

1990年

7月7日,中共涪陵地委组织部〔1990〕175号文通知,药研所党组织关系由南川县委管理收回涪陵地委管理,日常党务工作由涪陵地区卫生局管理。

1991年

9月,药研所在南川西支路学堂湾修建的28套职工住房交付使用,部分职工搬进了县城居住。

1992年

11月,药研所成立“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药物种植研究所科技开发公司”,这是药研所的科技开发转向市场经营管理的开始。

1994年

药研所被四川省科委评为先进单位。

9月,药研所从1958年起管理的三泉药材村七井队、石门沟队、药材队划归三泉镇人民政府管理。

1996年

药研所荣获四川省中医药科技教育先进单位。

5月至6月,应日本邀请,药研所副所长卢进参加四川省中草药药膳技术者交流团赴日本交流访问。

上一章:1937年—1948年

下一章:1997年—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