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中医药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中医药文化 > 科普教育

药植科普⑧——白屈菜

发布时间:2024/5/24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访问次数:

近日,我所本草苑中,有一种植物的金黄色小花持续盛开,在阳光下犹如金色的小蝴蝶一般引人注目,这就是白屈菜。

    明明开黄色花,为何名字中却有“白”呢?白屈菜始载于《救荒本草》:“白屈菜生田野中,苗高一二尺,初作丛生,茎叶皆青白色,茎有毛刺,梢头分叉,上开四瓣黄花,叶颇似山芥菜叶,而花叉极大,叉似漏芦叶,而色淡”。

从描述得知,茎叶青白、叶似山芥,故名“白屈菜”。

  植物介绍

白屈菜是罂粟科白屈菜属植物,别名土黄连、八步紧等,为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白屈菜在我国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生于海拔500-2200米的山坡、山谷林缘草地或路旁、石缝

  白屈菜的伞形花序呈现多花状态,花为黄色,花瓣四片

    白屈菜的蒴果为狭圆柱形,里面的种子直径约1毫米,成熟为深褐色。值得注意的是,白屈菜是蚁播植物,其种子中的乳白色鸡冠状油脂附属物有利于其被蚂蚁咬住并散布。

  白屈菜也是典型的“花果同期”植物,花果期为5-9月

白屈菜的叶片为羽状全裂,裂片边缘为圆齿状,表面绿色且无毛,但叶片背面有白色的柔毛

  白屈菜的茎多分枝,分枝上同样有短柔毛

  

  白屈菜的根为圆锥形,侧根比较多,土黄色或褐色

  折断白屈菜的茎秆会发现,它的乳汁呈黄色,含多种生物碱(其中有白屈菜碱41%、原阿片碱22%、人血草碱17%、别隐品碱9%、小檗5%等),有毒。

  

  药用价值

据《中国药典》记载,中药白屈菜为罂粟科植物白屈菜的干燥全草,在夏秋两季采挖,除去泥沙后晒干或阴干。

  白屈菜全草

  中药“白屈菜”

性味与归经苦,凉;有毒。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解痉止痛,止咳平喘。用于胃脘挛痛,咳嗽气喘,百日咳。

据现代化学分析表明,白屈菜中的毒素与罂粟碱同属苯异喹啉类,作用十分相似,具有抑制各种平滑肌,解痉的作用,而相对罂粟来讲,白屈菜的毒性较低。而白屈菜所含的白屈菜碱,本质上也属于原鸦片碱一类,具有抑制中枢的作用,与吗啡相比,白屈菜碱对末梢的作用更强一些,对中枢的作用则相对较弱,也可以起到一定镇痛及催眠作用。

  “白屈菜”的名字听起来委委屈屈人畜无害,花朵看起来也温暖明亮,但其毒素一旦被人体大量摄入,就会产生恶心、头痛等副作用,实实在在是一味有毒却药效颇为明显的药用植物。虽然早在明成祖朱棣的《救荒本草》中白屈菜被记录为一种救荒植物,且写下了它的解毒方法,但大家遇见它,千万不要误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