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为促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和自信,7月20日上午,我所联合南川中学开展2024年“中医药文化服务月活动”之中医药与古诗词主题活动。本次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风格活泼,接受度高。活动开展了“中医药与古诗词”专题讲座并设置多项趣味问答,讲座内容将传统中医药文化与古诗词相结合,并穿插播放“正宇说中药”科普视频和相关药膳发布视频,不仅从多角度展现了传统语言的魅力,更让学生
2024-07-22
夏季,在我所药用植物博览园中,有一片高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放眼望去格外引人瞩目,这就是白芷。白芷具有浓郁的香气,自古以来便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屈原在《离骚》中便用“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表达了对白芷香味的钟爱。白芷(Angelica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Hook.f.exFranch.&Sav.),别名香白芷、走马芹等,为伞形科当归属的多年生高大草
2024-07-13
金钱草介绍提到金钱草,你的脑海中会浮现什么?是不是古时的钱币?没错,金钱草正因其形如小钱币而得名,别名大金钱草、对座草、路边黄、遍地黄、铜钱草、一串钱、寸骨七。金钱草首载于《百草镜》,名“神仙对坐草”,云:“此草清明时发苗,高尺许,生山湿阴处。叶似鹅肠草,对节,立夏时开小花,三月采,过时无。”(郑莘弋摄)金钱草为多年生蔓生草本,茎柔弱,平卧延伸。叶对生,叶柄无毛,叶片卵圆形,先端锐尖或圆钝以至圆
2024-06-21
它是田间地头、山坡、路边常见的“杂草”,在全国各地广泛分布;它的花在阳光下像紫色的精灵,由点到片点缀着大地;它的叶片长满尖刺,人们却喜食它的嫩芽;它毫不起眼,却是凉血止血的一把好手。它就是刺儿菜。刺儿菜(Cirsiumarvensevar.integrifolium)是菊科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小蓟、七七芽、蓟蓟草、刺狗牙、刺蓟、枪刀菜、小恶鸡婆,在全国各地广泛分布,常生于田边、路旁、空旷地或
2024-06-16
近日,我所本草苑中,有一种植物的金黄色小花持续盛开,在阳光下犹如金色的小蝴蝶一般引人注目,这就是白屈菜。明明开黄色花,为何名字中却有“白”呢?白屈菜始载于《救荒本草》:“白屈菜生田野中,苗高一二尺,初作丛生,茎叶皆青白色,茎有毛刺,梢头分叉,上开四瓣黄花,叶颇似山芥菜叶,而花叉极大,叉似漏芦叶,而色淡”。从描述得知,茎叶青白、叶似山芥,故名“白屈菜”。植物介绍白屈菜是罂粟科白屈菜属植物,别名土黄
2024-05-24
对于春天,人们用“梅起楝终”来记录,楝花一开,炎热的夏天就快到来。“楝后春风在绿阴”,近日,我所本部几棵高大的楝树在愈发炎热的天气里增添了不少清爽。作为常见的园林绿化树种,楝树却有许多“宝藏技能”等待大家去了解。楝(MeliaazedarachL.)是楝科、楝属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我国黄河以南各省区较常见;生于低海拔旷野、路旁或疏林中,目前已广泛栽培。楝属植物现有楝和川楝两种,二者在外观及药
2024-05-11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我国特有的孑遗植物,也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残留下来的世界珍宝,植物界的活化石-银杉。银杉(CathayaargyrophyllaChun&Kuang)为松科(Pinaceae)银杉属(Cathaya)植物,为我国特产的稀有树种,产于南川金佛山海拔1600-1800米之山脊地带与广西龙胜海拔约1400米之阳坡阔叶林中和山脊地带。形态特征:乔木,高达20米,胸径4
2024-04-26
韭菜介绍经过冬季的滋养,春季的韭菜显得格外鲜嫩,口感好、品质佳,此时韭菜不仅味道鲜美,还具有生发阳气、补肾益肝、健脾益气等益处。随着气温逐渐回暖,迎来了韭菜的最佳食用时机。韭(AlliumtuberosumRottlerexSpreng.)又名韭菜,为百合科葱属多年生的一种宿根草本植物,在我国有着十分长久的栽培历史,早在《诗经》里就有“献羔祭韭”的记录,因此能够大致推测出韭菜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应该
2024-04-26
封面图在我所金佛山药用植物博览园里,常见一种附生于树干上或石头上的漂亮蕨类植物,这就是槲蕨。槲蕨(DrynariaroosiiNakaike),又名骨碎补、爬岩姜、猴姜、胡狲姜、石毛姜、过山龙等,是槲蕨科槲蕨属植物,通常附生岩石上,匍匐生长,或附生树干上,螺旋状攀援。主产于湖南、浙江、广西、江西、福建、四川、重庆、贵州等长江以南地区。附生于树干上的槲蕨槲蕨的名字和其叶片有关系,其叶片具有两种形式
2024-04-23
人们常用“葳蕤”形容植物生长茂盛的样子,近日,我所金佛山药用植物博览园中,有一种药植将这个形容词具象化,那就是玉竹。生长茂盛的玉竹玉竹(Polygonatumodoratum(Mill.)Druce),为百合科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根色如玉,茎节如竹”而得名。它的根部多节多须,像下垂的璎珞,故又名“萎蕤”(葳蕤)。在宋代张扩的药名诗《药名七夕行》中,第一句便是“云旆萎蕤霞作裾,风静半天河有无
2024-04-14